江蘇省測繪管理規(guī)定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加強對測繪行業(yè)測繪資質管理規(guī)定修訂難產的管理測繪資質管理規(guī)定修訂難產,規(guī)范測繪市場行為,促進測繪事業(yè)發(fā)展,根據《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規(guī)定。第二條 凡在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從事測繪活動(含軍事測繪單位從事民用測繪活動),必須遵守本規(guī)定。第三條 省測繪管理機構主管全省測繪工作,省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省人民 *** 職責分工,負責管理本部門測繪資質管理規(guī)定修訂難產的測繪工作。
設區(qū)的市、縣(市)人民 *** 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主管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測繪工作,同級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管理本部門的測繪工作。
鄉(xiāng)(鎮(zhèn))人民 *** 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測量標志保護管理工作。第四條 省測繪管理機構會同省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編制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基礎測繪和其他重大測繪項目的規(guī)劃,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后,組織實施。
設區(qū)的市、縣(市)人民 *** 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qū)域內基礎測繪的規(guī)劃,報省測繪管理機構備案后,組織實施。
省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負責編制本部門專業(yè)測繪規(guī)劃,報省測繪管理機構備案后,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應當把本地區(qū)基礎測繪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A測繪的實施經費,由同級人民 *** 財政列支。第五條 省測繪管理機構會同省土地管理部門編制本省地籍測繪規(guī)劃,并由省測繪管理機構按照規(guī)劃組織協(xié)調地籍測繪工作。第六條 本省各級行政區(qū)域界線的測繪,由省測繪管理機構和省民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 *** 的有關規(guī)定組織實施。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鼓勵和支持測繪單位采用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提高測繪科學技術水平。第八條 各單位和個人應當對測繪提供便利,不得妨礙和阻撓測繪人員依法進行測繪活動。
測繪行政執(zhí)法人員應當秉公執(zhí)法,不得濫用職權或越權執(zhí)法。第二章 測繪資質管理第九條 省測繪管理機構負責本省測繪資格審查認證的管理工作。設區(qū)的市人民 *** 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測繪資格審查認證的初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管轄系統(tǒng)內的測繪單位,在本部門業(yè)務范圍內承擔測繪任務,其測繪資格按照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由省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審查,并報省測繪管理機構備案。第十條 申請測繪資格證書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企、事業(yè)法人或者獨立建制的測繪生產單位。
(二)與所承擔測繪項目相適應的,經法定計量單位檢定合格的儀器設備和設施。
(三)相應數(shù)量的測繪專業(yè)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和質量檢驗人員。
(四)健全的技術、質量和資料管理制度。
(五)測制的測繪成果能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測繪技術標準(含部頒標準、專業(yè)標準)。第十一條 《測繪資格證書》分甲、乙、丙、丁四級。甲、乙級測繪資格的標準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執(zhí)行。丙、丁級測繪資格的標準,按照省測繪管理機構的規(guī)定執(zhí)行。第十二條 申請甲級測繪資格的,由省測繪管理機構初審,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評審、發(fā)證。申請乙、丙、丁級測繪資格的,由所在設區(qū)的市人民 *** 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組織初審,報省測繪管理機構評審、發(fā)證。第十三條 《測繪資格證書》的有效期為5年,期滿3個月前,由省測繪管理機構組織審查和換證工作。
在《測繪資格證書》有效期內,由省測繪管理機構組織設區(qū)的市人民 *** 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進行年檢。第十四條 測繪單位的主要技術力量、儀器設備發(fā)生重大變化,需要變更測繪資格等級或業(yè)務范圍的,應當向省測繪管理機構申報,重新辦理測繪資格審查手續(xù)。法人代表或單位負責人變動,應當及時向證書批準單位備案。第十五條 測繪資格的審查收費,按照省財政、物價行政管理部門核定的項目和標準執(zhí)行。第三章 測繪市場管理第十六條 凡列入國家、省基礎測繪計劃以及專業(yè)測繪計劃的年度測繪任務,由編制測繪計劃的部門在施測前一個月內將計劃安排書面告知省測繪管理機構和測繪項目所在地的設區(qū)的市、縣(市)人民 *** 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可不再進行測繪任務登記。
測繪單位承接市場測繪項目,應當進行測繪任務登記。施測前由測繪單位根據下列限額分別到省測繪管理機構或設區(qū)的市、縣(市)人民 *** 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進行測繪任務登記,并報送技術設計書。
(一)省級限額
1.國家四等以上的三角(導線)、水準、重力測量,衛(wèi)星大地測量。
2.以測繪為目的的航空攝影與遙感。
3.縣級以上行政區(qū)域界線測繪。
4.100公里以上的線路管線測量。
5.大于以下面積的各類測繪項目: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0 1∶10000
面積(平方公里)10 20 30 50 100
6.編制1∶25000以及更小比例尺的地形圖,省、市級各種比例尺普通地圖、專題地圖和地圖集。
7.國家和省重點建設工程的測繪項目。
(二)市級限額
1.5秒級平面控制測量,10公里以下的四等水準測量。
2.30公里至100公里的線路管線測量。
3.鄉(xiāng)鎮(zhèn)級行政區(qū)域界線的測繪。
4.以下面積內的各類測繪項目: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0 1∶10000
面積(平方公里)3--10 5--20 10--30 25--50 20--100
5.編制縣(市)級各種比例尺普通地圖、專題地圖和地圖集。
6.市重點建設工程的測繪項目。
(三)縣級限額
1.10秒級平面控制測量。
2.5公里至30公里的線路管線測量。
3.以下面積內的各類測繪項目: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0
面積(平方公里)0.1--3 0.25--5 1--10 10--25
專業(yè)測繪的管理限額由省人民 *** 有關部門制定。
測繪資質是什么意思?
測繪資質是測繪專業(yè)必須具備的資質,資質等級為甲、乙兩級。
2021年6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fā)了修訂后的《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和《測繪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1.申請晉升甲級測繪資質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近2年內完成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1600萬元,且有3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取得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質檢機構出具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2.申請晉升乙級測繪資質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近2年內完成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400萬元,且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取得設區(qū)的市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質檢機構出具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3.申請晉升丙級測繪資質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近2年內完成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50萬元,且有1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取得縣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質檢機構出具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4.申請導航電子地圖 *** 或者互聯(lián)網地圖服務專業(yè)范圍的,不作測繪業(yè)績考核要求。
質量管理
甲級測繪資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乙級測繪資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丙級測繪資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設區(qū)的市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丁級測繪資質單位應當通過縣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考核。
申請互聯(lián)網地圖服務專業(yè)范圍的,不受前款規(guī)定限制。
測繪資質分級標準2022
測繪資質分為 甲、乙 兩個等級,測繪資質分為10個專業(yè)類別,分別為 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海洋測繪、界線與不動產測繪、地理信息系統(tǒng)工程、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 *** 、互聯(lián)網地圖服務。
導航電子地圖 *** 甲級測繪資質的審批和管理,由自然資源部負責。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測繪資質的審批和管理,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法人資格;
(二)有與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測繪專業(yè)技術人員和測繪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
(三)有與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技術裝備和設施;
(四)有健全的技術和質量保證體系、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以及測繪成果和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1、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向縣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并提出初審意見提出測繪資質申請;
2、測繪資質受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日內作出受理決定。
3、測繪資質審批機關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由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或者其委托的下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
4、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20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測繪資質審批機關領導批準,可以延長10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單位。
5、申請單位符合法定條件的,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作出擬批準的書面決定,向社會公示7日,并于作出正式批準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申請單位頒發(fā)《測繪資質證書》。
測繪資質審批機關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應當向申請單位書面說明理由。
6、《測繪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由國家測繪局統(tǒng)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測繪資質證書》有效期最長不超過5年。編號形式為:等級+測資字+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編號+順序號。
測繪資質申請材料
1.符合國家測繪局規(guī)定樣式的《測繪資質申請表》一式四份;
2.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事業(yè)單位法人證書;
3.法定代表人簡歷及任命或聘任文件;
4.符合規(guī)定數(shù)量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證書、任命或聘用文件、合同、畢業(yè)證 書、身份證;
5.當年單位在職專業(yè)技術人員名冊;
6.符合規(guī)定數(shù)量的儀器設備的證明材料;
7.測繪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的證明文件;
8.單位住所證明;測繪資質申請流程
9.可以反映本單位技術水平的測繪成果證明材料;
10.應當提供的其他材料。
測繪資質管理有哪些原則:
測繪資質管理的原則
(1)依法原則。按《測繪法》和《行政許可法》等規(guī)定執(zhí)行。
(2)統(tǒng)一管理原則。避免多頭管理的危害。
(3)公開、透明原則
(4)公正、公平原則
(5)便民、高效原則
(6)救濟原則。在實施測繪資質審查時,申請人有權陳述、申辯,依法請求聽證、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等。
(7)誠實信用、依賴保護原則
(8)監(jiān)督與責任原則。誰審批,誰監(jiān)督,誰負責。
湖北省基礎測繪管理辦法(2021修訂)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加強基礎測繪管理工作,適應國民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基礎地理信息的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湖北省測繪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從事基礎測繪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基礎測繪,是指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tǒng),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shù)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第三條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全省的基礎測繪工作,同時對下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基礎測繪工作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
市(州)、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基礎測繪工作。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加強對基礎測繪工作的領導,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年度計劃及財政預算。
各級發(fā)展計劃、經濟貿易、財政主管部門應從發(fā)展基礎地理信息產業(yè)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改造方向、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保證必要的投入。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為基礎測繪管理工作提供便利,配合做好基礎測繪需要的有關數(shù)據、圖件等資料采集工作。第二章 基礎測繪的規(guī)劃及實施第五條 縣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發(fā)展計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分別編制本行政區(qū)域的基礎測繪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第六條 基礎測繪實行規(guī)劃統(tǒng)一管理,項目分級實施的管理機制。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主要管理本省境內的下列基礎測繪項目:
(一)國家三等、四等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的建立、復測及維護;
(二)1:1萬、1:5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shù)字化產品的測制和更新;
(三)省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和更新;
(四)全省基礎航空攝影及遙感測繪項目的組織實施和更新;
(五)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人民 *** 認為應當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和組織實施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第七條 市(州)、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主要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下列基礎測繪項目:
(一)國家四等以下(不含四等)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的建立、復測及維護;
(二)1:2000至1:5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相應數(shù)字化產品的測制和更新;
(三)本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和更新;
(四)上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管理和組織實施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第八條 基礎測繪成果必須進行更新。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根據當?shù)貒窠洕蜕鐣l(fā)展的需要確定更新周期,并保證更新經費的投入。
省級基礎測繪更新周期按不同地區(qū)發(fā)展需要一般為5至10年。市(州)、縣(市)級基礎測繪更新周期一般為3至6年。第九條 未列入基礎測繪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但急需實施的基礎測繪項目,管理該項目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所需基礎測繪經費由用戶承擔。第十條 凡使用財政資金的基礎測繪項目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工程基礎測繪項目,有關部門在批準立項前,應當征求同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已有測繪成果可供利用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為用戶按有關規(guī)定提供該成果,不得重復測繪。未經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發(fā)展計劃部門不予立項,財政部門不予撥款。第十一條 基礎測繪項目的承攬單位,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競爭機制在具有相應資質的測繪單位中擇優(yōu)確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承攬基礎測繪項目的單位依法訂立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施測單位不得轉包或者分包基礎測繪項目。第十二條 基礎測繪項目實施前應按有關規(guī)定辦理測繪任務登記手續(xù)。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測繪任務登記手續(xù)時應對測繪單位的資格、業(yè)務范圍、質量等進行核查。未辦理任務登記手續(xù)的,項目單位不得組織實施。第十三條 基礎測繪項目施測,必須采用國家統(tǒng)一的測繪基準、測繪系統(tǒng)、測繪技術標準,確保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第十四條 基礎測繪項目的檢查驗收,由同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基礎測繪項目及其成果質量實施監(jiān)督,可以委托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質量檢驗。拒不接受檢驗的,該批成果按照不合格處理。
關于測繪資質
如果只自己用,不對地圖進行修改和 *** ,是不要測繪資質的。
如果是做導航電子地圖或者互聯(lián)網地圖,那一定要測繪資質的,導航電子地圖 *** 要具有與完成道路數(shù)據采集和數(shù)據信息加工處理能力相匹配的人員和設備等等,申請導航電子地圖 *** 資質的企業(yè)注冊資金不低于6000萬元。人員也要100人左右,至于測繪資質跟一般測測繪資質不一樣的。互聯(lián)網地圖 *** 的測繪資質要乙級以上,人員大概20人,具體見《測繪資質管理規(guī)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
如果買的是國家基礎測繪資料,一定要有出處的,地圖在中國管得很嚴的,特別是地圖涉及到國家安全等等,你說是自己測的,也需要有有關部門驗收,質量檢查,成果管理等一系列的東西,不能瞎蹦出來這么些地圖數(shù)據,更何況國家基礎地圖你也做不出來的,也不會讓你做。具體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shù)據使用許可管理規(guī)定》和《基礎測繪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
你更好去國家測繪局網站上咨詢一下,民間人士一下子講不明白,也不一定準確。
評論已關閉!